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5-01-16
胜-利油田面临着与许多国有企业和石油行业相似的采购体系改革问题。虽然集团购买和市场招标的意识逐渐培养起来,但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却给实施改革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胜-利油田每年的物资采购总量约85亿人民币,涉及56个大类、12万项物资,其中45亿人民币的产品由与胜-利油田有各种隶属和姻亲关系的工厂生产。这给采购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由于这些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同类产品难以比较,而且价格一般要比市场价高,企业只能出于人道主义精神接受它们的供货。此外,胜-利油田使用的大多数涂料也是由下属工厂生产,使用寿命只有市面上同类型涂料的三分之一。此外,上级单位指定的产品必须购买,只要符合油田使用标准且价格差不多。
胜-利油田的现象说明,封闭的体制是中国国有企业更新采购理念的严重阻碍。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采购管理薄弱,计划经济、短缺经济下粗放的采购管理模式依然具有强大的惯性。采购环节漏洞带来的阻力难以消除。
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中国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中,采购成本占到60%左右。采购环节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成本和效益影响非常大。一些企业虽然在表面上认可和接纳了物流的形式,但在封闭的市场竞争中,在操作中没有质的改变。这些企业的采购行为只是利用了物流的技术与形式,经常是为库存而采购,而大量库存实质上是企业或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无缝连接的结果,导致库存积压,进而造成企业资金紧张、效益低下的局面没有本质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