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1-24
收汇法律风险是外贸型企业在出口业务中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该风险主要是由于合同约定不利或操作不当导致无法按预期收回货款。为防范收汇风险,外贸企业应选择适当的结算方式,如货前电汇、跟单信用证和承兑交单。货前电汇是目前风险最低的结算方式,而货后电汇是风险最大的方式。此外,外贸企业还需考虑进口企业国家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汇率风险。
为防范收汇风险,出口企业应建立并灵活运用收汇风险防范制度。制度内容包括缔约、谈判阶段的风险防范和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防范。在谈判阶段,出口企业应争取采用最有利于自己的合同条款和结算方式,并根据不同的结算方式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于L/C收汇方式,出口企业应审查信用证真伪并防止不公平条款的存在。此外,出口企业还应建立并灵活运用客户、相关企业背景调查制度,灵活运用收回安全保障制度。
外贸企业在出口业务中还需要防范刑事犯罪和行政处罚风险。刑事犯罪风险主要包括走私普通货物罪、骗取出口退税罪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行政处罚风险主要涉及出口退税和侵犯知识产权。为防范上述风险,出口企业应注意防止“中间人风险”、进行知识产权调查、合同设计中包含免责条款和知识产权授权条款、对出口业务人员进行刑事法律知识培训。
出口企业在出口业务中还面临违约、知识产权侵权和财产侵权等民事赔偿风险。为防范民事赔偿风险,出口企业应树立知识产权观念,进行知识产权调查,合同中包含免责条款和知识产权授权条款,并及时寻求法律咨询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