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方式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4
国际贸易是促进全球弘润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很多国家的外贸都有下降,我国也不例外,造成很多以外贸为主的企业出现破产倒闭等的情形。有些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融资解决资金问题,那么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方式有哪些?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授信开证
授信开证是指银行在授信额度内减免保证金,为客户对外开立信用证。
进口押汇
进口押汇是指开证行在收到信用证项下全套相符单据时,向开证申请人提供的短期资金融通,用以支付该信用证款项。
提货担保
提货担保是指在信用证结算的进口贸易中,当货物先于货运单据到达目的地时,开证行应为进口商提供的保证性文件,用以承担由于先行放货引起的赔偿责任。
出口押汇业务
出口押汇业务是指在货物装运后,信用证受益人将全套货运单据质押给所在地银行,由银行预先支付货款给受益人,并向开证行索偿以收回货款的贸易融资业务。
打包放款
打包放款是指出口商收到进口商所在地银行开立的未议付的有效信用证后,以信用证正本向银行申请,取得短期人民币周转资金融通,用于出口商品的生产、采购和装运。
外汇票据贴现
外汇票据贴现是银行为外汇票据持票人办理的票据融资行为,银行在外汇票据到期前,从票面金额中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支付给外汇票据持票人。
国际保理融资业务
国际保理融资业务是指银行通过代理行以有条件放弃追索权的方式对出口商的应收账款进行核准和购买,从而使出口商获得出口后收回货款的保证。
福费廷
福费廷是指银行对国际贸易延期付款方式中出口商持有的远期承兑汇票或本票进行无追索权的贴现。
出口买方信贷
出口买方信贷是向国外借款人发放的中长期信贷,用于进口商支付中国出口商货款,促进中国货物和技术服务的出口。
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
信用风险
无论是表内国际贸易融资还是表外业务,进出口企业都要占用银行信用,因此企业的违约风险是商业银行的致命伤。
汇率风险
汇率的波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放款日与还款日之间的汇率波动,直接影响银行的资金价值;二是汇率风险直接导致客户风险,由于汇率波动,客户收汇的资金可能不足以偿还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款项;三是汇率波动影响客户正常业务的开展,造成国际贸易的萎缩。
代理行风险
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中所面临的代理行风险是指由于代理行经营管理不善、不能恪守代理行职责或无视国际惯例等原因导致商业银行承担的金融风险。
融资产品风险
商业银行针对信用证、托收、汇款三种结算方式分别提供贸易融资产品。产品众多,难免在选择和设计上出现失误,为客户提供不适当的融资产品,增加银行的融资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控策略
严格审查企业资信水平
银行应严格审查企业的资信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财务状况,以此作为授信的重要依据。要充分了解客户及其交易对手、客户的交易和融资用途,利用信息平台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取客户的贸易记录和信用情况。
合理控制贸易融资授信总量
银行在确定贸易融资授信额度时,应考虑企业的信用评级、过去年度的进出口额、交易对手的合作时间、未来预期等因素,并根据企业提供的风险缓释条件和需求,合理核定授信额度。同时,要将结算方式、贸易周期、进出口平衡等因素纳入考虑,设计合理的贸易融资授信方案。
加强风险预警和跟踪
银行应加强对客户和贸易进程的跟踪,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监测贸易进程,掌握企业合同执行进度,加强对各环节的监控,关注贸易纠纷,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强化货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要求客户提供信托收据、指定承运人和仓储公司,并通过银行寄单和货物质押等方式监控物流。建立对客户和融资方案的重检机制,及时发现预警事项并加强风险评估。
加强客户管理
银行应加强对客户的常态化管理,及时发现预警事项并加强风险评估。重点关注客户经营状况变化、订单签署、现金流、担保和抵质押物等情况。同时,要加强对市场的监控,密切跟踪大宗商品价格和行业景气度,并根据市场波动情况发布贸易融资风险提示。
建立贸易融资授信方案重检机制
银行应建立贸易融资授信方案的重检机制,跟踪客户交易对手、贸易方式、结算方式和贸易周期的变化,根据情况重新评估授信总量、融资品种、融资期限和还款资金来源,并在必要时对授信方案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