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11-30
质押,也称为质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方将其动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将该动产卖出并优先受偿。
动产质押是一种设定在动产上的担保权益,是国际上通用的最主要的物权担保融资方式之一。相比于无担保,动产质押具有无比优越的优势,尽管在某些方面仍不够成熟。
动产担保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最主要的融资担保方式之一。在国外资本市场实践中,相对于实物动产,物权的派生权利被广泛应用。《担保法》明确规定了动产既可设置质押,也可抵押。与抵押相比,质押通过转移占有来保障担保物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使担保物权的实现更加容易。因此,对于银行和中小企业而言,动产质押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融资担保方式。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及质权实现的费用。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质押,适用公司法有关股权转让的规定。此外,《物权法》规定股权质押除适用本节规定外,适用动产质押规定。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资本容量悬殊明显,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客观情况。中小企业通常处于起步阶段,整体上无法积累良好的信誉和品牌效应。在内部管理方面,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管理水平较低。此外,国有金融机构往往存在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导致中小企业在信贷配给上处于不利地位。
大型商业银行在信贷市场中注重银行贷款风险,其次才考虑投资风险。在经济利好时期,银行不太关注投资风险,因为贷款风险较低。然而,在金融危机时期,大型企业的资金铺张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而中小企业由于较为灵活且没有过大的负债,仍然具有强劲的消费需求。此外,各国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和拉动内需措施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中小企业有望通过动产质押获得快速发展的机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资本市场尚未成熟,存在结构缺陷,导致中小企业无法直接融资。此外,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足,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不断恶化。同时,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和抵押担保难落实等问题也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动产质押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融资担保方式,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然而,需要警惕过多过滥的资产担保公司的出现,这些公司往往提高投资担保的门槛和利率水平,增加借款人的还款风险,最终导致中小企业淘汰出局,给国家经济带来不稳定和不健康的风险。
尽管中小企业面临各种挑战,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相信各大商业银行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同时也期待国家金融政策的松动和积极进取的政策出台。然而,需要注意防止过多过滥的资产担保公司的出现,以避免带来更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