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制约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2-20
倾销的定义和要件
倾销的定义
根据《GATT1994》第6条的规定,倾销是指一国通过降低产品价格的方式进入另一国的市场,如果这种行为对进口国的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威胁,或者对进口国的产业新建造成实质性阻碍,就应该谴责。根据该条款的规定,如果一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满足以下条件,就被视为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进口国的市场:(a)低于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供国内消费的同类产品的可比价格;(b)如果没有这种国内价格,则低于(1)正常贸易过程中同类产品出口至第三国的最高可比价格;或(2)该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销售费用和利润。
倾销的要件
构成“受谴责的倾销”需要满足两个要件:第一,出口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进口国市场;第二,倾销行为对进口国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威胁,或对进口国的国内产业新建造成实质性阻碍。因此,“正常价值”是衡量是否倾销的重要指标。
确定正常价值的限制因素
不纳入正常贸易过程的产品
根据《反倾销措施协定》第2.2.1条的规定,当同类产品以低于单位(固定和可变)生产成本加管理、销售和一般费用的价格在出口国国内市场销售或对第三国销售时,如果由主管机关确定此类销售属于在一段持续时间内以实质数量且不能在一段合理时间内收回成本的价格进行时,则以价格原因将其视为未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进行的销售,并在确定正常价值时不予考虑。如果在进行销售时低于单位成本的价格高于调查期间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则此类价格应被视为能在一段合理时间内收回成本。
出口国国内市场同类产品的销售水平
根据《反倾销措施协定》第2.2条的脚注,出口国国内市场供消费的同类产品的销售如占被调查的产品销往进口成员销售的5%或5%以上,则此类销售被视为确定正常价值的足够数量。然而,如果有证据表明较低比例的国内销售属于进行适当比较的足够数量,则可以接受该较低比例。
反倾销措施与发达国家产业保护的关系
以澳大利亚为例,反倾销案件的增加与澳大利亚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变化大致相一致。当澳大利亚制成品的竞争力较低时,反倾销案件的发起数也达到了最高点。从对澳大利亚反倾销情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反倾销的发生似乎取决于国内经济情况,并与国内产业竞争力的升降密切相关。因此,反倾销措施是一种贸易保护手段,而不是为了实现所谓的“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