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处理规定指南
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24-11-09
劳动争议受理范围及处理程序
一、劳动争议受理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争议的受理范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 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 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按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二、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如下:
- 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
- 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
-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做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三、劳动争议处理的一些程序规定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等法律法规,具体规定如下:
-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持有不同的主张和要求而产生的争议。
-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只受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不受理用人单位之间、公民之间发生的争议。
-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范围包括确认劳动关系争议、劳动合同争议、除名、辞退、辞职、离职争议、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争议、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争议等。
-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形式包括调解、仲裁、诉讼和自行和解。
- 劳动争议处理实行级别和属地双重管辖,以属地管辖为主,市属企业的劳动争议由市劳动保障局仲裁处直接处理。
- 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当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以书面形式提起劳动争议仲裁,超过规定时效的申请不予受理,但有正当理由的除外。
-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仲裁机构审核后,如因主体不符、不属于受理范围或超过申诉时效,可以发出不予受理通知书。当事人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可以向上一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劳动争议处理的实体规定
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依据劳动法律法规的权益标准,对劳动争议作出是非判断。劳动权益标准主要包括《劳动法》、国务院行政法规、原劳动部发布的行政规章、地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
在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中,涉及到开除、除名、辞退、工资争议、培训争议、保险争议以及履行劳动合同争议等实体规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