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2-31
审判监督程序是法院对经过生效裁判的案件复核审理的法律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出并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
(一)欧洲大陆法系国家刑事再审制度简况
大陆法系国家的再审制度比较完善。法国和德国的再审制度都对再审程序有详尽的、操作性极强的程序性规定。再审理由作了列举式的严格规定,明确了享有再审申请权人范围。再审申请的处理方式、程序、结果也有详细规定。法国的再审申请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并由其对申请进行实质审查,认真听取申请人、律师、检察官的意见。德国的再审申请必须说明法定理由、证据,对再审申请是否有理由要进行裁定。
(二)日本有关刑事再审制度的规定
日本的刑事再审制度将英美法和德法两种制度相结合,分为对事实认识错误的“再审”和对法律适用错误的“非常上告”。再审由做出原判的裁判所管辖,再审后确定无罪的必须公开登报。
(三)英美法系国家简况
英美法系国家一般没有对裁决事实认定错误的再审,只有对裁决适用法律错误而启动的与大陆法系监督程序类似的程序。在英国的刑事诉讼中,长期没有明确规定根据新发现的情况而对案件进行重审的制度。美国的宪法对被告人人权的严格保障,决定了正当程序在美国传统地被认为是最基本的权利,遵守至高无上的正当程序远比发现案件真实重要。
(四)我国刑事再审制度现状
我国的再审制度在1979年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为“审判监督程序”,1996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进一步修改、补充了再审程序的提起、条件、程序、期限等。再审程序的改革应更多地借鉴国外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同时符合我国的实际并注重大众的心理承受力,注意把现代司法理念和原则融入到再审制度中,从而进一步完善再审制度。
(一)确立刑事再审一审终审制
现行法律将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根据再审案件在普通程序中的审级确定,忽视了再审程序的特殊性和再审案件的复杂性。笔者认为再审程序应独立于普通程序,并实行一审终审制。再审做出的裁判为终审裁判,一经做出,立即生效,不得上诉。实行一审终审制可以缩短诉讼周期,提高诉讼效益。
(二)应以再审程序的概念取代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
审判监督程序和再审程序是不同的,审判监督程序是对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再审程序是一种特殊的救济程序。将审判监督程序改称为“生效裁判再审程序”可以消除法律规定与人们习惯理解之间的矛盾,使之准确、规范。此外,将我国再审制度与其他国家的再审制度相一致,有利于与国际惯例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