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涉外动产物权立法采用的法律适用原则是什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私法 > 国际私法类别 > 民事关系法律知识

我国涉外动产物权立法采用的法律适用原则是什么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6-22

 
33566
一、我国涉外动产物权法律适用立法采用的法律适用原则

一、物之所在地法原则的适用范围

物之所在地法原则是指作为物权法律关系客体的物的所在地法律。该原则最早只适用于不动产物权,而动产物权多依据当事人属人法。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动产流动性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物权关系立法上不区分动产和不动产,同样适用物之所在地法。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原则有助于保障权利人对物的利用不受干扰,维护物权关系的稳定和动产流通的安全顺畅,同时维护物之所在地国的主权、利益和经济秩序。

1. 物权利用不受干扰

从权利人的角度出发,适用物的所在地的法律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权利人对物的利用不受他人干扰,确保权利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2. 保障物权关系的稳定和动产流通的安全顺畅

适用物之所在地的法律可以保障物权关系的稳定,确保动产的流通安全顺畅,使第三人的权利不受侵害。

3. 维护物之所在地国的主权、利益和经济秩序

物之所在地国希望本国法律能够支配位于本国境内的物或与其有关的权利关系,以维护本国的主权、利益和经济秩序。

4. 理论依据

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原则在涉外动产物权领域被普遍适用是有其理论依据的。物权本身的性质要求从权利人的角度出发,实现权利人对物的利用不被他人干扰,适用物的所在地的法律最具效果。

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涉外动产物权纠纷的当事人可以通过合意选择适用法律,如果发生争端,管辖权法院要根据被选择的法律来解决争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有助于减少动产因所在地的变化而导致准据法不明的麻烦,增加合意人对物权准据法的合理预期,使物权准据法和合同准据法协调一致。

1. 减少准据法不明的麻烦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可以减少动产由于所在地的变化而导致准据法不明的麻烦,使纠纷的解决更加顺利。

2. 增加合意人的预期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可以增加合意人对物权准据法的合理预期,使当事人对纠纷解决的结果有更好的预期。

3. 与合同准据法的协调一致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可以使物权准据法和合同准据法协调一致,保持合同关系和物权关系的一致性。

4. 适用范围的扩展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从合同领域扩展到涉外动产物权领域,符合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解决动产物权纠纷,提高解决效率。

三、行为地法原则的适用范围

行为地法原则是指以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所实施的特定法律行为所处场所作为连结点的系属公式。行为地法原则适用于解决行为方式法律冲突,也适用于解决行为的实体性冲突。我国《法律适用法》第40条规定权利质权适用质权设立地法律,体现了特殊财产权利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重要地位。

1. 解决行为方式法律冲突

行为地法原则适用于解决行为方式法律冲突,即确定特定法律行为的适用法律。

2. 解决行为的实体性冲突

行为地法原则也适用于解决行为的实体性冲突,即确定特定行为涉及的权利关系的适用法律。

四、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范围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在决定适用何国法律之前,应对整个案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本案与哪个国家有着最密切的联系,从而适用该国法律的一种重要冲突法规则。最密切联系原则适用于确定动产物权的准据法,具有灵活性和合理性。

1. 综合分析案件

最密切联系原则要求对整个案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本案与哪个国家有着最密切的联系。

2. 确定准据法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目的是确定动产物权的准据法,以最密切联系地的法律为准据法。

3. 灵活性和合理性

最密切联系原则具有灵活性和合理性,能够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动产物权法律适用。

4. 法律的承认

最密切联系原则得到了各国法律和国际条约的承认,广泛适用于国际私法领域。

五、完善我国涉外动产物权法律适用立法

我国涉外动产物权法律适用立法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行完善。

1. 以物之所在地法原则为动产物权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

我国应将物之所在地法原则确立为动产物权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明确适用范围和界定物之所在地的方法。

2. 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进行必要的限制

我国在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时应进行必要的限制,明确时间限制和当事人范围的界定,以保护第三人的权益。

3. 清晰界定物之所在地的方法

我国应清晰界定物之所在地的方法,解决涉外动产物权争议中物之所在地的确定问题。

4. 完善特殊动产法律适用的规定

我国应完善对特殊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的规定,包括有价证券、运输工具和破产财产等方面的法律适用规定。

国际上的物之所在地法原则

物之所在地法原则是国际上确定涉外动产物权准据法的主要原则。该原则确保权利人对物的利用不受他人干扰,保障物权关系的稳定和动产流通的安全顺畅。同时,该原则也符合国家利益的需求,维护本国主权、利益和经济秩序。

以物之所在地法原则为动产物权一般适用原则

我国应该将物之所在地法原则作为动产物权的一般适用原则,并在立法中明确规定。这是基于两个原因:首先,该原则符合物权的性质,保障权利人对物的利用不被他人干扰。其次,该原则符合国家利益的需求,维护本国法律对位于本国境内之物或影响与其有关的权利关系的支配权。

对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进行适当的限制

在适用意思自治原则时,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限制。参照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协议选择适用的法律或改变已经协议选择的法律。这样做的合理性在于保障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权利,同时避免在一审法庭辩论结束后进行协议选择或更改法律,以免浪费司法资源。

此外,意思自治原则在效力方面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这是为了保护第三人的利益,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经济发展。

明确物之所在地的确定标准

物之所在地的确定是涉外动产物权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我国规定,物之所在地的确定应以导致物权变动的原因事实完成时为准。这是国际上涉外动产物权法律适用的一般规则。我国应该吸取国际上的先进立法经验,将“法律事实发生地”改为“导致物权变动的原因事实完成时”,以确保物权的准据法明确和统一。

增加特殊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规定

《法律适用法》关于特殊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规定需要改进和完善。在运输工具、有价证券和破产财产等方面,应增加特殊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规定。这样可以满足司法实践中的需求,确保法律适用的明确性和准确性。

延伸阅读
  1. 涉外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是怎样的
  2. 迈克的亲属向中国法院申请宣告其死亡,关于该案件应适用的法律
  3. 保险合同有哪些基本事项
  4. 仲裁制度有哪些新发展
  5. 涉外无因管理的法律冲突原因

国际私法类别热门知识

  1. 老外拉下高铁紧急制动阀,老外适用我国法律吗
  2. 论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理由及其发展趋势
  3.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在美国的承认与执行
  4. 涉港澳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
  5. 转让技术时,怎么确定技术价格
  6. 澳大利亚限购措施有哪些
  7. 涉外仲裁机构可不可以采取保全措施
国际私法类别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