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6-06
归责原则是法律责任构成的基本规则,决定着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国家赔偿归责原则作为国家赔偿制度的核心,是确认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职权行为造成损害后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根本规则。
然而,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中的归责原则一般被称为违法责任原则。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二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在违法行使职权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并造成损害时,受害人有权获得国家赔偿。
然而,经过十余年的司法实践和检验,违法责任原则的设计缺陷已逐渐显露出来。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界,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违法责任原则已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其功能性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违法归责原则无法科学地涵盖我国国家赔偿制度中存在的归责原则,也无法准确反映国家赔偿的全部特征和内容。从各国国家赔偿的范围来看,国家赔偿可分为立法赔偿、行政赔偿、司法赔偿、军事赔偿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赔偿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内涵。
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只规范了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从国家赔偿法本身来看,行政赔偿基本上体现了违法责任原则,而司法赔偿不仅包括刑事赔偿,还包括非刑事司法赔偿。在刑事赔偿中,国家赔偿法的违法责任原则与刑事赔偿中的归责原则存在一定的矛盾。
违法责任原则强调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过错,违法是赔偿的前提。然而,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的规定,只有在法院有罪判决被撤销后,才可能发生赔偿。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结果归责原则。因此,我国立法对刑事赔偿和行政赔偿有根本区别,行政赔偿强调违法责任原则,而刑事赔偿并非完全的违法责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