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法中的员工开除规定
点击数:39 更新时间:2024-07-05
劳动保障法中的解雇规定
一、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
-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 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解聘和开除的区别
-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不是对劳动者的处分,而是一种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解聘是指员工不适应公司工作,主动申请或者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双方协商确定补偿金。
- 根据《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国发(1986)77号第二条的规定,企业对于经过教育或行政处分仍然无效的职工可以辞退。
- 开除是指解除违反国家法律和单位纪律的国家行政人员职务关系或企业职工劳动关系的行为,是行政处分中最严厉的一种方式。在员工有重大过错或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时,由公司行使开除权,通常不伴随补偿或赔偿金。
三、拘役缓刑是否会导致开除公职
- 拘役开除公职适用对象是:公务员、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编制人员、具体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其他事业编制人员应给予撤职或降低岗位等级以上处分,包括开除公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判缓刑时,应当开除公职。而企业职工被判缓刑时,一般不予开除。
- 缓刑,全称暂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以上是关于劳动保障法开除规定的详细介绍。如果用人单位想要开除员工,需要符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劳动者存在违反法律或重大违纪行为,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与劳动者的合同。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