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7-04
失业保险是指通过法律强制实施的一种制度,其目的是为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该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
劳动者在单位退工后,需要凭退工单、劳动手册等证明材料前往户籍所在地的街道社会保障事务所进行失业登记。符合领取条件并有即时需求的劳动者,需要填写《失业保险登记表》,然后按照街道通知的时间和地点前往区县职业介绍所办理核定待遇和申领失业保险金的手续。
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间从办理申领手续当天开始,到对应月份的前一天结束。例如,如果在2月8日申领3个月的失业保险金,那么领取期间就是从2月8日至5月7日。如果劳动者主动要求暂停领取失业保险金,或者重新就业后办理用工手续导致自动暂停领取,那么原来的领取期间会相应减少。未申领的失业保险金可以保留,以后再次申领时可以继续领取。重新就业并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后再次失业的,应将剩余期限合并计算。
失业保险金的支付标准根据失业人员的累计缴费年限和年龄确定。在相同缴费年限下,失业保险金的支付标准会随着申领人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也就是说,失业保险更关注年龄较大的失业人员。具体的支付标准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公布。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以享受以下待遇:
劳动者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失业人员指的是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就业转失业的人员。根据相关规定,我国目前的法定劳动年龄是16-60岁,体育、文艺和特种工艺单位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但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履行审批程序。企业中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0周岁的职工以及机关事业单位中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的职工实行退休制度。从事有毒、有害工作和符合条件的患病、因工致残职工可以降低退休年龄。
失业人员必须具备劳动能力,即具有从事正常社会劳动的行为能力。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人员,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劳动能力,也不能被视为失业人员。例如,精神病人、完全伤残不能从事任何社会性劳动的人员等。目前无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指的是失业人员有工作要求,但由于客观因素尚未实现就业。那些目前没有工作要求的人员不能被视为失业人员,因为他们自愿放弃了就业权利并已退出劳动力队伍,不属于劳动力范畴,也不存在失业问题。
导致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到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主导因素并不完全相同。国际上一般将失业原因分为以下几类:摩擦性失业,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失业,例如新生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工人想转换工作岗位时出现的工作中断等;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失业;技术性失业,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方式,导致社会局部劳动力过剩而引发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产业结构变化以及生产形式、规模的变化,促使劳动力结构进行相应调整而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经济周期性萎缩而引发的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