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5-15
1.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
根据法律规定,当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时,用人单位有义务依法申请工伤认定。
2.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申请工伤认定
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直接依法申请工伤认定。但是,这种直接申请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即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对于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来说,直接申请工伤认定是其民事权利而非义务。同时,工会组织也享有工伤认定申请权,以维护受伤害职工的合法权益。
1.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具体来说,应当向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特殊情况下的管辖
如果根据规定应向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那么根据属地原则,应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1.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时限
用人单位必须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的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如果遇到特殊情况,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关于何为"特殊情况"和"适当延长",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酌情认定。
如果用人单位在上述期限内未申请工伤认定,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才能直接申请工伤认定。
2.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申请工伤认定时限
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必须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的1年内申请工伤认定。这段时间是不可排除的时间。
1.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
2.提供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
3.提供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如果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完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当场或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1.受理条件
申请材料必须完整;属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受理时效尚未过期;申请主体符合资格。这四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否则申请将不会被受理。如果劳动保障部门受理了申请,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2.不予受理
如果不符合受理条件,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1.调查核实的需要
劳动保障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对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2.调查核实的方式
劳动保障部门应由两名以上人员共同进行调查核实,并出示执行公务的证件。
3.调查核实的权力和义务
在调查核实过程中,劳动保障部门应依法行使职权并履行法定保密义务。
4.委托其他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根据工作需要,劳动保障部门可以委托其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1.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原则上,谁主张谁举证。如果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而用人单位不认同,那么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拒不举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1.认定决定的类型
工伤认定决定包括工伤或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和不属于工伤或不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
2.认定决定的时限和内容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在决定中载明必要的事项。认定决定应加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认定专用印章。
1.送达工伤认定决定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工伤认定申请人、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2.送达工伤认定法律文书
工伤认定法律文书的送达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
如果职工或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或工伤认定决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工伤认定结束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至少保存20年工伤认定的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