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被及防范措施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侵权责任主体 > 侵权责任承担法律知识

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被及防范措施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5-01-01

 
330057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这样切身的经历,个人信息被泄漏后,轻则会收到漫天飞舞的短信、垃圾邮件或骚扰电话,比如接到莫名电话,问你是不是要装修房子、孩子要不要上培训班、要不要办理贷款啊等等,重则可能信用卡被透支、不明不白就惹上了官司、帐户被钓鱼网站盗取,还有可能致使亲人朋友遭遇不法分子的诈骗。

  我们身边发生因为个人信息被泄露而导致经济损失的案例并不少见。可以说,个人信息的泄露已不只是涉及隐私的问题,它还可能被特定的犯罪分子利用,进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进而影响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甚至可能影响到我们的财产安全甚至生命安全,对社会危害极大。

  一、个人信息通过哪些途径被泄露?

  总结起来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途径包括以下方面:

  泄露途径一:快递单、火车票、银行对账单。这些单证上有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随意丢弃容易造成私人信息泄露。

  泄露途径二:各类网购、虚拟社区、社交网络账户。不论是网络购物还是注册一些论坛、社区、网站,或者在微博、QQ空间发布信息,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个人信息。

  泄露途径三:商家各种促销活动,办理会员卡等。如商家“调查问卷表”,购物抽奖活动或者申请免费邮寄资料、会员卡活动要求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

  泄露途径四:招聘网站泄露个人信息。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一应俱全,这些内容可能会被非法分子以极低价格转手。

  泄露途径五:报名、复印资料后信息被利用。各类考试报名、参加网校学习班等,经常要登记个人信息。一些打字店、复印店利用便利,将客户信息资料存档留底。

  泄露途径六:身份证复印件滥用。银行开户、手机入网、甚至办理会员卡、超市兑换积分都要身份证。

  二、如何防止信息泄露呢?

  个人信息泄漏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很多时候是发生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在呼吁、推动政府、全社会严格保护个人信息的同时,也应增强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多留个心眼。

  首先是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看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告诉别人。比如,上网评论时不要随意留个人信息。有很多小调查,小接力的活动,会诱导用户填写个人信息,这其实是很危险的。

  其次是不要随意丢弃个人信息相关的物品。比如在处理快递单时先抹掉个人信息再丢弃。

  再次要保管好个人身份信息。身份证等个人信息保管好。如提供复印件时,一定要写明“仅供某某单位做某某用,他用无效。”此外要关注复印过程,多余复印件要销毁。

延伸阅读
  1. 信托责任缺失会造成哪些灾难后果
  2. 银行泄露用户银行卡流水信息涉嫌违法吗
  3. 个人信息被泄露别人去贷款犯法吗
  4. 银行泄露个人信息该怎么维权
  5. 银行未经允许泄露个人银行账户信息: 法律上的处罚措施

侵权责任主体热门知识

  1. 健康证明需要检查什么
  2. 民事纠纷过失轻伤害刑事立案标准
  3. 入室杀人怎么判刑
  4. 教师殴打学生要承担哪些侵权赔偿责任?
  5. 商标申请在先原则的含义与解读
  6. 家政人员工作时受伤雇主赔偿
  7. 劳务派遣合同辞退有补偿吗
侵权责任主体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