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损害赔偿的种类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侵权责任主体 > 侵权责任承担法律知识

人身损害赔偿的种类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7-19

 
338473

个人生命、健康和身体损害的赔偿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号)的规定,个人的生命、健康和身体遭受侵害的,可以要求加害人赔偿。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也可以要求加害人赔偿。受害人死亡的,受害人的近亲属可以要求加害人赔偿。

故意或过失的减轻或免除赔偿责任

根据法释[2003]20号的规定,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过失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但侵权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确定无过错的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时,受害人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共同侵权的连带责任

根据法释[2003]20号的规定,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共同危险行为的连带责任

根据法释[2003]20号的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不能确定实际侵害行为人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共同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损害后果不是由其行为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责任

根据法释[2003]20号的规定,赔偿权利人起诉部分共同侵权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共同侵权人作为共同被告。赔偿权利人在诉讼中放弃对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的,其他共同侵权人对被放弃诉讼请求的被告应当承担的赔偿份额不承担连带责任。责任范围难以确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权人承担同等责任。

经营活动中的安全保障义务

根据法释[2003]20号的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可以要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

教育机构的责任

根据法释[2003]20号的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法人和雇佣关系中的责任

根据法释[2003]20号的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上述人员实施与职务无关的行为致人损害的,应当由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承揽人和定作人的责任

根据法释[2003]20号的规定,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对第三人造成损害或者造成自身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或者选任有过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雇佣关系中的赔偿责任

根据法释[2003]20号的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赔偿费用的确定

根据法释[2003]20号的规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医疗费。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丧葬费和死亡补偿费按照一定的标准计算。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

根据法释[2003]20号的规定,赔偿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侵权人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除非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

赔偿责任的给付方式和期限

根据法释[2003]20号的规定,赔偿义务人可以请求以定期金方式给付赔偿金,但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赔偿义务人的给付能力和提供担保的情况,确定以定期金方式给付相关费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已经发生的费用、死亡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应当一次性给付。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律文书中明确定期金的给付时间、方式以及每期给付标准。定期金按照赔偿权利人的实际生存年限给付,不受赔偿期限的限制。

相关统计数据的确定

根据法释[2003]20号的规定,所称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和“职工平均工资”等指标,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

延伸阅读
  1. 保护受害人利益的诉讼时效起算标准
  2. 车祸擦伤退休误工费怎么赔偿
  3. 购买了缺陷产品的赔偿途径
  4. 赔偿方式
  5. 行政赔偿是否属于国家赔偿?

侵权责任主体热门知识

  1. 购销合同
  2. 学校自残事件的法律责任问题
  3. 产品质量问题的责任承担
  4. 商场顾客摔伤责任划分
  5. 遭遇校园暴力时应该如何应对
  6. 侵权行为人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表现
  7. 人身损害赔偿的种类
侵权责任主体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