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6-30
工伤事故,也称为劳动事故,是指在职劳动者在生产区域内、工作时间中从事与生产有关的活动时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等事故。工伤事故的赔偿范围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其中广义的工伤事故还包括罹患职业病。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基本精神,我国工伤事故赔偿所指称的工伤事故采用的是广义的定义。遭遇工伤事故的劳动者,根据情况可以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
根据工伤程度的不同,工伤赔偿标准分为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标准、五级至六级伤残待遇标准和七级至十级伤残待遇标准。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伤残津贴(按月支付):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伤残津贴:
注:难以安排工作的工伤职工由用人单位按照月发给伤残津贴,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交的材料: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需要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并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2、工伤认定申请时限:
职工发生工伤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为职业病后,劳动者工伤认定申请时限为1年,用人单位应当在30日内提出申请。
3、工伤认定决定期限: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