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押船舶损害赔偿纠纷的归责原则及相关解析
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24-06-20
错误扣船行为的法律分析
错误扣船行为的定义和实质
错误扣船行为是一种侵权行为,指的是请求人在不符合扣押船舶实质要件的情况下申请扣押船舶,导致被请求人遭受经济损失的行为。这种行为实质上是由于请求人对保全程序的滥用而引起的。根据我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海事请求保全是指海事法院根据海事请求人的申请,为保障其海事请求的实现,对被请求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措施。当请求人的扣船行为不符合扣押船舶的实质条件时,例如请求人不具备海事请求、被请求人不对该海事请求负有责任、或被扣押的船舶不属于可扣押的范围,就应认定为错误扣船行为。
错误扣船行为的归责原则
在错误扣船行为中,归责原则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即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还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使请求人在实施错误扣船行为时没有过错,是否仍应承担侵权责任?在判断是否存在过错的标准是什么?侵权责任的基本理论是回答上述问题的逻辑起点。
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理由
我认为,在扣押船舶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以下是几点理由:首先,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符合侵权责任法的立法要求。德国法学家耶林曾指出,使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不是其行为本身,而是其过错。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的一种应受谴责的心理状态。正是由于这种应受谴责的心理状态,法律才对行为人的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并让其承担侵权责任。我国侵权责任法以一般侵权责任为原则,以特殊侵权责任为例外。一般侵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特殊侵权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在《侵权责任法》和《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以及司法解释中,对于错误扣船行为并没有特殊规定,因此属于一般侵权责任纠纷,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其次,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有利于发挥扣押船舶制度的保全功能。在涉及船舶的海事纠纷中,船舶往往是被请求人最重要的财产。船舶具有流动性,停留在某个港口的时间很短暂,一旦离开就很难追踪,甚至可能在运营中失去。因此,与陆地财产相比,船舶更容易失去。此外,由于船舶经营和控制关系的复杂性,请求人在本诉实体判决前很难确定真正的责任主体。如果要求请求人在申请扣押船舶时必须满足“被请求人对请求人的海事请求负有责任”的要求,这在海事海商纠纷中是不可能的。如果在扣押船舶行为最终不能获得本诉实体判决的完全支持时,无论请求人有无过错,都判令请求人赔偿被请求人的全部损失,这种做法将严重限制扣押船舶制度的功能发挥,不利于公平有效地处理实体纠纷。第三,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与现行扣押船舶审查标准保持逻辑一致。虽然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但受到扣押船舶国际公约和司法实践的影响,《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中规定的扣押船舶保全具有对物诉讼的特点。例如,在海事法院无法立即确定被请求人名称的情况下作出的裁定和实施的扣押,可以直接针对船舶进行。海事法院裁定扣押船舶后,要制作扣押船舶命令并直接张贴在船上的明显部位。我国立法对扣押船舶采取了一种类似对物诉讼的宽松审查标准。如果通过本诉的不利实体裁判结果逆向推定请求人在无论有无过错的情况下都应承担错误扣船责任,将导致扣押船舶审查标准与错误扣船责任认定标准之间的逻辑冲突。如果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则会出现“事先容许甚至鼓励,但秋后算账式的追究责任机制,虽然可为船方提供较为充分的保护,但其不仅使扣船请求人的责任预期不稳定,而且与程序正义、程序价值独立、法定权利义务稳定明确等基本法理念冲突,其不合理性明显。”德国采用无过错责任认定错误扣船侵权责任,但在德国扣押船舶,特别是扣押德国籍船舶,难度较大,审查严格。综上所述,对于错误扣船行为的损害赔偿纠纷,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以保证侵权责任的公平与合理,并发挥扣押船舶制度的保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