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5-28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情形应被认定为工伤: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以下情形应被认定为工伤:
根据劳动部发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发生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应当认定为工伤。然而,关于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线路”的具体界定,以及加班的途中时间是否属于“上下班的规定时间”等问题常常引发争议。
自2004年1月1日起,《工伤保险条例》取代了旧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6项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意见规定:“‘上下班途中’既包括职工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职工加班加点的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既可以是职工驾驶或乘坐的机动车发生事故造成的,也可以是职工因其他机动车事故造成的。”可以看出,《工伤保险条例》在认定这种情形的工伤时,取消了“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发生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限制。上下班途中作为实现劳动者劳动权利和休息权利的必要途径,对其进行和工作场所相当的保护体现了工伤保险赔偿理论保护弱势劳动者和减轻用人单位经济负担的原则。只要是为了上班工作或是为了下班休息而在路途中遭受机动车事故伤害就应当认定为工伤,无论是否存在责任。
工伤保险和交通事故赔偿的法理基础和法律关系存在原则上的不同。工伤保险属于社会保险范畴,与民事损害赔偿性质上存在根本的差别。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伤户都要参加工伤保险统筹,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即使企业违法不缴纳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也要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承担给付工伤职工相应保险待遇的责任。
相对于民事损害赔偿而言,工伤保险具有特殊的优点:工伤保险实行用人单位无过错责任,并且不考虑劳动者是否有过错,只要发生工伤,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就应给予全额赔偿。而民事侵权考虑受害人自身是否存在过失,实行过失相抵,即根据受害人过失程度相应减少赔偿数额。此外,工伤保险实行社会统筹,有利于受害人及时获得充分救济;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分散了赔偿责任,有利于企业摆脱高额赔付造成的困境,避免因行业风险过大导致竞争不利;工伤保险还有利于劳资关系和谐,避免劳资冲突和纠纷。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劳动者因工伤事故受到人身损害,按《工伤保险条例》处理;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劳动者可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因此,从法理上分析,工伤待遇与交通事故赔偿可以同时获取,法律并没有禁止双重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