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消费者维权,揭露广告欺诈行为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广告法 > 广告准则法律知识

为消费者维权,揭露广告欺诈行为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2-10

 
320570

被告是否利用广告进行价格欺诈

争议焦点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被告是否利用广告进行价格欺诈。原告要求撤销合同并要求被告赔偿计算机价格的损失。双方争论的关键在于对于"原价"的理解。被告认为"原价"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原来的价格",而原告认为"原价"在市场价格领域中有特定的含义,即降价行为前的实际销售价。根据价格法的规定,被告的广告属于虚假降价的价格欺诈。

被告的广告内容确定,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应视为要约。原告依约购买了被告的计算机,形成了计算机买卖合同。然而,在合同的缔结过程中,被告明显构成了价格欺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可以被变更或撤销。因此,原告有权要求法院变更或撤销合同,并要求被告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赔偿责任的性质

关于赔偿责任的性质,有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是侵权损害赔偿。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利用欺诈性的价格广告,使消费者无法知悉商品价格的真实情况,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因此,经营者应该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种观点认为,既然合同被撤销,过错方应承担合同责任的赔偿责任。

第三种观点认为,经营者应承担的是缔约过失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缔约人故意或过失地违反先合同义务而产生的民事责任。先合同义务是指在签订合同前的互相接触磋商阶段产生的注意义务,包括互相协助、互相照顾、互相保护、互相通知、诚实信用等义务。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先合同义务的违反、缔约过程中的过失、损失的存在以及因果关系。

在本案中,被告利用价格欺诈的广告宣传,使原告基于对被告的特殊信赖而订立了购买计算机的合同。因此,被告在合同的缔结过程中故意违反了先合同义务。原告在得知被告的欺诈行为后,要求撤销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这符合法律规定。在查明以上事实后,被告请求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原告自愿放弃撤销双方之间的买卖合同,并由被告赔偿原告损失5000元。

延伸阅读
  1. 超前点播,欺诈如何认定
  2. 电商平台卖家欺骗消费者的赔偿标准
  3. 广告策略应遵守法律规定并承担社会责任
  4. 民事欺诈行为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5. 消费者购买假货的处理方式

广告法热门知识

  1. 广告代理合同
  2. 网上虚假广告的法律赔偿问题
  3. 第一章 广告活动的规范
  4. 合作协议
  5. 中国烟草广告引发争议
  6. 国家工商局关于印发《广告审查员管理办法》的通知
  7. 工商广字[1996]第239号的颁布及目的
广告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