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是怎样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是怎样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7-17

 
319934
  一、民事诉讼证据

  民事诉讼证据指依照民事诉讼规则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民事诉讼证据对于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法院查明案件事实,依法正确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事诉讼证据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即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二、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是怎样   1、本证与反证

  本证与反证,是按照主张某种事实存在或否认对方主张事实的存在来划分的。本证是指当事人一方主张某种事实,提出能证明该事实存在的证据。与之相对应的是反证。对方当事人为否定或推翻主张事实的一方当事人所提出的证据,而提出相反的事实证据,以证明事实的不存在,谓之反证。

  2、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是按照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对象的关系来划分的。

  所谓直接证据,就是能够直接证明证明对象的证据。例如,结婚证,可以直接证明夫妻关系;房产证,可以直接确定房屋的所有权;借据,可以证明双方当事人的借贷关系等等。

  所谓间接证据,就是指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事实,但能和其他证据联系起来,共同证明和确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3、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传来证据)

  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是按民事诉讼证据来源加以区分的。所谓原始证据,就是直接来源于案件客观事实的证据,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第一手材料”。所谓派生证据,就是从原始证据中派生出来的证据,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第二手材料”。如证人根据别人所说的案件事实所作的证言,物证的照片、复制品,书证的抄本、影印件等。

  三、民事诉讼证据的三种认证方式

  1、一证一认方式;

  2、一组一认方式;

  3、综合认证方式。

  可以看到,对于民事诉讼的证据,我国的相关的法律有着明确的规定,所以网友们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是怎样的问题有了解答,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如果碰到民事诉讼也知道如何准备相关证据了,如果网友们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向手心律师网小编和律师咨询。

延伸阅读
  1. 拘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条件和限制
  2. 庭审结束后能否提出补充意见
  3. 非法集资受害人救济的法律途径
  4. 开庭审理后是否可提交新证据
  5. 假冒担保人签名的法律后果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财产案件中的诉讼费用计算方法
  2. 书记员的司法行政地位
  3.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4. 轻微伤抓人的追诉期限
  5. 危险货物车辆未配备押运员的法律处罚
  6.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7.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