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合同中要求违约损失赔偿的依据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程建筑 > 建筑工程施工 > 工程施工合同法律知识

在建筑合同中要求违约损失赔偿的依据有哪些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5-02-14

 
31789
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违约损失赔偿的方式

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在对方违约时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要求赔偿损失:

1. 约定违约金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相应的违约金。在建筑合同中,误期损害赔偿属于违约金的一种方式。

2. 约定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在建筑合同中,常使用约定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例如,FIDIC合同条件的第63条和第69条分别规定了承包商违约和业主违约情况下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办法。

3. 按法律规定确定损失赔偿办法

当合同中没有约定时,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确定损失赔偿额。《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了这种办法,同时也确立了违约损失赔偿的一般原则。

完全赔偿原则

我国现行合同法采用了完全赔偿原则,即违约方对因违约行为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这是现代各国违约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也是各国立法的通例。违约损害赔偿的目的是在金钱能够补偿的限度内,使受害人恢复到合同正常履行所能达到的同样状态。

完全赔偿原则要求给予受害人充分的赔偿,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主要指利润)。同时通常不支持让违约人承担惩罚性的违约责任。《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违约损失赔偿“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这些规定反映了这一立法精神。

确定违约损失赔偿额的规则

在具体适用法律确定违约损失赔偿额时,需要注意以下规则:

1. 主观推测的损害不能获得赔偿

不能以主观推测的损害为依据获得赔偿。

2. 赔偿办法不能导致经济浪费

确定赔偿办法时,不能导致经济浪费。

3. 受损害方本来就不能履行时不能要求赔偿

当受损害方本来就不能履行合同时,不能要求赔偿。

延伸阅读
  1. 装修合同中逾期违约金的赔偿问题
  2. 承租人合同未到期提前解除,出租人如何维权
  3. 违约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及相关规定
  4. 一、物业费违约金上限
  5. 工作后自动离职的后果

建筑工程施工热门知识

  1. 个人与建筑工程公司签订的合同效力问题
  2. 开标会议程序
  3. 法律咨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委托任务范围内的设计变更原因
  4.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返还时间的约定
  5. 屋面防水工程的类型
  6. 监理合同管理的方法
  7. 根据《建筑法》的规定,申请施工许可证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建筑工程施工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专利技术入股合作协议书范本
  2. 竞价托管服务合同范本
  3. 委托服务合同范本
  4. 茶叶项目合作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