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0-17
损害赔偿金可分为补偿性损害赔偿金和惩罚性损害赔偿金。补偿性损害赔偿金是民事责任的首要目的,因此合同法中的损害赔偿金以补偿性为主,而以惩罚性为例外。法律上唯一规定了惩罚性损害赔偿金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合同当事人可以事先约定一方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的损害赔偿额,这就是约定损害赔偿金,它与违约金在功能上有重复之嫌,因此合同法主要规范了法定损害赔偿金。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损害赔偿金的范围包括违约方应当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其中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损害赔偿金的计算受到可预见规则限制和减轻损失规则限制的制约。根据可预见规则,损害赔偿金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损失。根据减轻损失规则,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如果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就不能要求赔偿扩大的损失。违约方应当承担因防止损失扩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
损害赔偿金的具体适用有两种情况。首先是单独适用,即赔偿损失。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应被视为对损害赔偿金额的预先确定,因此违约金与约定损害赔偿金不能并存。其次是与违约金同时适用,即弥补损失。违约金的适用是否以实际损害为要件以及国家对违约金的干预问题是相关的。原则上,无论是否发生了损害,当事人都应该支付违约金。然而,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金额可能与违约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极不一致,导致当事人利益失去平衡,因此法律对违约金的干预是必要的。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时,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增加违约金;违约金过高时,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减少违约金。虽然违约金的适用并不以实际损害为要件,但最终违约金金额的确定与实际损失额密切相关,法院或仲裁机构对违约金金额的调整是以实际损失额为参照标准的。
违约金分为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了约定违约金,约定违约金具有以下特征:违约金的数额是双方事先确定的;违约金是一种违约后的补救措施;违约金的支付是独立于履行行为之外的给付。换句话说,除非当事人有特别约定,支付违约金的行为不能替代履行合同,当事人在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主债务的义务。
如果合同对违约金有具体约定,则按照约定处理;如果合同对违约金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则按照没有约定处理。违约金的计算依据是合同总价。约定违约金数额一般不得超过合同未履行部分的价金总额。
逾期付款违约金的计算应根据不同时期的计算参考依据。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逾期罚息计算标准已经调整了四次。如果不考虑罚息发生的时期,一律按照日万分之五或日万分之四等计算是不符合规定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逾期罚息应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逾期罚息计算标准计算。如果合同当事人没有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标准,人民法院可以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计算标准计算逾期付款违约金。
如果合同当事人明确约定适用地方规章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执行。例如,山东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建设工程实行提前竣工奖的暂行规定》就对工程逾期应承担的责任作了具体规定。这种地方政府规章与《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并不抵触,因此,当事人可以参照执行。
如果合同同时约定了违约金和罚款,或者只约定了罚款,并且金额不超过未履行部分总额的,可以将罚款视为违约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