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和解的法律依据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法律知识

协商和解的法律依据

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23-08-28

 
307684

  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和解的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条第1项规定,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便是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和解的法律依据。

消费维权相关知识,推荐阅读:

消费者权益纠纷的协商和解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消费者权益纠纷的协商和解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怎样协商解决产品质量纠纷?

延伸阅读
  1. 商标转让公证的法律要求和注意事项
  2. 违法转包的定义
  3. 行政处罚法定依据的审查
  4.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的返还条件
  5. 电动车着火责任划分及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法热门知识

  1. 经济合同纠纷是否涉及刑事责任
  2. 股权转让合同
  3. 律师函的重要作用
  4. 行政复议和解的法律规定和要求
  5. 消费争议协商和解的定义
  6. 房贷逾期被判决还能和解吗
  7. 刑事拘留的档案录入流程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