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民事诉讼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0-19
涉外民事诉讼的特点和管辖权
涉外民事诉讼的定义
在国际贸易中,如果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并且无法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且合同中没有仲裁条款,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以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议。这就是涉外民事诉讼。涉外民事诉讼的特点是,其中一方当事人是外国人,争议发生在外国或者涉及的财产属于外国人所有。
确定法院管辖权的原则和标准
各国法律为了确定司法管辖权,都规定了一些原则和标准。大多数国家根据属地管辖和属人管辖这两个标准来确定法院的管辖权。属地管辖是指根据人或事物的所在地或诉讼原因发生地来行使管辖权。属人管辖是指根据当事人的国籍归属来行使管辖权。
联系因素和管辖权的确定
在涉外民事案件中,如果诉讼的当事人或其财产、诉讼的标的物、产生争议的法律关系或法律事实中有其中一项是在某国境内或发生在该国境内,或者当事人一方具有该国国籍,该国就可能主张对该案有管辖权。这些联系因素包括:(1) 当事人居住或置身于管辖国;(2) 当事人或一方的国籍归属于管辖国;(3) 被告在管辖国拥有财产;(4) 诉讼原因发生在管辖国;(5) 诉讼标的物在管辖国;(6) 当事人以协议明示或默示同意接受管辖国的管辖。
民事诉讼程序
民事诉讼程序包括以下步骤:1. 提起诉讼: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向认为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受理诉讼后,将诉状副本送达给每个被告,并限期被告提出答辩状。2. 答辩和请求:被告对原告的指控进行答复,可以否认原告指控等。被告提出的请求可能包括以法院无管辖权为理由驳回原告的诉讼申请,申请法院做出简易判决,以及对原告起诉中的法律技术缺陷提出异议。3. 发现程序和证据保全程序:发现程序是指在被告提出答辩后至正式审判前的阶段,双方当事人有权向对方提出问题表,迫使对方做出答复。证据保全程序是指在起诉前或起诉后,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采取必要措施保全与案件有关的证据。4. 诉讼证据:诉讼当事人必须提供证据来证明他们所主张的事实或要求。证据包括人证、物证、书证、鉴定、勘验笔录等。5. 保全措施:法院根据原告的请求,以裁定的方式对被告财产采取临时性的强制措施,以防止被告隐匿、变卖或转移财产,保证将来胜诉时能够执行法院的判决。6. 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是民事诉讼程序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英美法法院采用陪审团制度,陪审团负责断定事实,而法官负责确定适用的法律。大陆法国家由全体法官进行开庭审问,双方当事人进行言词辩论,并提供书面证据。7. 裁判与上诉:法院在审理阶段对案件的实质问题和程序问题作出决定,称为裁判。当事人不服第一审法院的判决,可以提起上诉,要求上级法院审查纠正。8. 国际司法协助和外国法院判决的执行:当一国法院处理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时,可能需要向外国的当事人送达传票、通知书或在外国进行诉讼行为。国际司法协助是指通过国际条约或临时协议,获得对方国家的协助。外国法院的判决在另一国家生效需要得到承认,各国通过国内法和国际条约规定了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