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1 更新时间:2023-09-08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院司法解释的规定,执行终结有以下几种情形:
如果申请执行人自愿撤销申请,那么执行程序将终结。然而,如果后来发现有条件可以继续执行,申请人可以重新申请执行,而不是要求恢复原来的执行程序。
如果执行所依据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执行程序将终结。但如果后来发现有条件可以继续执行,申请人可以重新申请执行。
如果被执行人死亡且没有可供执行的遗产,同时也没有义务承担人的,执行程序将终结。
如果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执行程序将终结。
如果被执行人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同时没有收入来源且丧失劳动能力,执行程序将终结。
如果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被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执行程序将终结。
除以上情形外,人民法院还可以根据具体案件认为应当终结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58条的规定,中止和终结执行的裁定在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因此当事人无法上诉。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如果有协助执行人的存在,终结的裁定也应当对其进行送达。
执行终结的效力表现在两个方面:
执行终结的裁定一经生效,执行程序宣告结束,不会再恢复。
执行终结后,法院不再以司法强制力迫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也不会通过执行程序保证权利人实现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否认或推翻了法律文书对权利人所应享有的权利的确认,只是法律不再对其实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