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和解后执行费怎么算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5-02-13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后,被执行人要履行法律生效判决书,如果不执行的法院可以强制执行,在强制执行前,被执行人可以与执行人和解,签订和解协议,那么执行和解后执行如何计算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执行和解后的费用计算方法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和解协议达成前,没有执行费用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在强制执行前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由于没有采取执行措施,是没有执行费用的。而申请费用一般由双方协商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被执行人应承担第十条第(一)项和第(八)项规定的申请费。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申请费的负担应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做出决定。根据该办法第十条第(二)项的规定,申请费由申请人承担。如果申请人提起诉讼,可以将该申请费列入诉讼请求。根据该办法第十条第(五)项的规定,申请费由人民法院根据该办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决定费用负担情况。
执行和解成立的条件
执行和解的自愿性
执行和解能够成立,并产生法律上的后果,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和解必须双方当事人完全自愿。所谓自愿,是指符合当事人的内在真实意愿,意愿通常指某种具有目的的心理活动。内在真实意愿是指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与内在意思相一致的结果,是当事人自愿作出的,不是受对方威胁、欺诈、利诱或在自己重大误解的情况下作出的。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采取非法手段或不正当方式强迫对方当事人与之达成和解协议,否则就不是出于当事人的自愿。另一方面,和解的内容应当是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协商出来的,并且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政策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不得违背社会主义公共道德、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否则,和解协议是不为法律所允许的。2、执行和解应当在执行程序结束前进行。在执行程序开始之前,当事人双方就生效法律文书中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达成某种协议,这不属于执行和解。因为执行和解是在执行程序进行中,双方当事人愿意结束执行程序的一种合意。在执行程序结束后,执行义务人的义务已被强制履行,执行权利人的权利已经得到了实现,也不存在执行和解问题。因此,执行和解应当在执行程序结束前进行。3、和解协议的内容应由执行员记入笔录。虽然和解协议并不是在执行人员的干预下达成的,但执行人员有责任将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况记载下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11条的规定,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人员应将协议的内容记入笔录,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这是和解协议应具备的形式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