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21
执行和解协议在执行程序中的作用是为了使当事人的权利得以实现,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以上情形都可能导致执行权利人无法实现其权益,损害了法律倡导的诚实信用原则,不利于维护合法权益。
执行和解协议具有契约性,是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的结果,属于私法调整范围。根据民事诉讼法理论,执行和解协议可以作为合同受到法律保护,当事人之间因履行和解协议发生纠纷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赋予执行和解协议可诉性与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既判力并不冲突。执行和解协议是双方对实体权利重新约定和处分的结果,产生了新的法律关系。当事人将和解协议中的纠纷诉诸法院,法院应依法审理新的诉讼标的。确定既判力只对特定时间点上的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约束力,对于在和解协议之后发生的新纠纷,当事人可以另行起诉。
最高人民法院在批复和具体案例中逐渐认可了赋予执行和解协议可诉性的实践:
综上所述,赋予执行和解协议可诉性能够解决执行中的问题,填补救济途径单一的缺憾,同时也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倡导诚实信用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