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01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不会主动促进执行和解。执行和解协议是由被执行人和申请执行人自愿协商达成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当事人可以自愿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依法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主体、履行标的、期限、地点和方式等内容。和解协议一般采用书面形式。
第二条,和解协议达成后,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执行,在以下情形之一下:
1. 各方当事人共同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和解协议;
2. 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和解协议,其他当事人予以认可;
3. 当事人达成口头和解协议,执行人员将和解协议内容记入笔录,并由各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1. 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申请书后的48小时内开始执行。
2.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如果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起超过六个月仍未执行,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后,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3. 根据第二百零四条,执行过程中,如果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进行审查。如果理由成立,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如果理由不成立,裁定驳回。如果案外人或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或裁定错误,可以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如果与原判决或裁定无关,可以在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