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监管部门如何处理拖欠工程款
点击数:139 更新时间:2023-08-21
招投标监管部门加强事后监督,处理拖欠工程款
加强中标后工程监管
对招投标监管部门而言,加强中标后工程监管是巩固招投标成果、使其落实到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然而,在目前的建筑市场中,甲方市场占主导地位,施工企业普遍面临工程款拖欠的问题。据了解,河北建设集团外欠款达到五个亿,保定建业集团达到两个亿,其他企业欠款金额不等,这严重干扰了建筑市场秩序,影响了招投标质量和效果,同时引发出发包人、施工方和农民工的欠薪问题。因此,招投标监管部门需要延伸和拓展监管范围,加强事后监督,特别是处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措施一:严格项目资本金监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九条规定,招标人在进行招标项目时必须确保相应资金或资金来源已经落实。为防止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的发生,监管部门应严格监督建设资金的落实情况。建设工程项目的资本金必须达到一定比例才能进行招标,发包人必须按规定将资金存入专户,并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下根据施工进度确定解控金额。
措施二:实施工程款预付制度
为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应实施工程款预付制度。具体预付款额度应由双方在施工合同中约定。例如,在保定地区,监管部门引导发包人支付建筑工程的预付款,额度一般不超过当年建筑工程工作量的50%,但也不能低于30%。此外,预付款应在约定开工前7天内支付,并要求发包人提供拨款进账证明以确认预付款的拨付情况。
措施三:加强分包合同监督
为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施工企业之间在进行分包活动时应依法订立书面分包合同,特别是劳务分包合同。监管部门应对分包合同进行监督,确保施工企业按时支付分包工程款,保证农民工工资及时兑付。同时,可以设立农民工工资专项保障基金,将款项存入专户并专款专用。
措施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对于拖欠工程款的部门、单位和企业,监管部门应对其进行限制。在还清拖欠工程款之前,不准开展新的项目,并要求银行冻结其所有款项以确保还款。对于有能力偿还的业主方,要求其还款;对于无能力偿还的,要求其用固定资产和不动产进行补偿。通过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加强源头监控,对于条件不具备、无法落实建设资金的项目,坚决实行“三不”政策,即不予招标、不得办证、不准开工,以防止和避免拖欠工程款问题的发生。对于拖欠工程款的行为,还应计入监管部门的不良行为档案,并在公众媒体上予以公布,形成信用机制,以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
措施五:严格执行合同监督制度
根据《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后的30天内订立书面合同,并且不得订立与合同实质性内容相违背的其他协议。监管部门应向合同双方宣讲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包括遵守法律法规、自愿、公平和法律地位平等、诚实信用、等价有偿、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等原则。监管部门还应指导合同双方依法依规地签定合同,并对具有歧视性、不平等、模糊不清等条款进行指正,为未来工程款拨付奠定良好基础。
措施六:全程跟踪管理与服务
在确认计量结果后的规定期限内,发包人应向承包人支付工程款,并向监管部门提交拨款证明。监管部门应启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服务手册》,对已监督的合同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与服务。根据工程进度和建设规模,将工程分成基础、主体、竣工等阶段,在每一本手册中详细记录开工准备、项目经理、合同价款支付、违约索赔、工程变更、转包分包、竣工验收等情况,并载明相关法律依据和法律责任。通过宣讲法律法规和保障工程款及时拨付,确保全程跟踪管理与服务的有效实施。
措施七:严厉查处拖欠工程款行为
对于严重拖欠工程款的当事人,监管部门应下达《监管意见通知书》,限期解决问题。如果逾期不解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将联合依法进行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