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分红依据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09-15
上市公司分红的法律解释
会计利润与现金利润的区别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37条的规定,会计利润是指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然而,会计利润并不意味着公司实际挣到了钱。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公司收入既包括现金流入也包括应收账款。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31条的规定,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时才能确认。因此,应收账款被纳入收入的范围,作为公司可能获得的经济利益。
费用流出对公司的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33条的规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这包括流出的库存商品或现金,以及在后期流出的现金,即形成的负债。从长期来看,负债必然导致现金的流出。因此,公司因费用而流出的资产主要是库存商品和现金。
盈利与现金分红的关系
盈利并不意味着公司实际赚到了多少钱。盈利意味着会计期间流入的现金和应收账款总额大于流出的库存商品和现金总额。然而,由于流入资产和流出资产在形态上的不一致,仅通过资产净增加来判断盈利给公司带来了什么利益是困难的。因此,公司法所指的利润实际上是现金利润,并不是会计利润。根据公司法第143条的规定,公司收购本公司股份的资金应当来自公司的税后利润。这意味着利润就是指挣到的现金。因此,如果公司只有一部分现金利润,将其分给股东是合理的。
借款分红的影响
如果公司以借款的方式分红,可能会减损公司的资本。根据公司法第167条的规定,可分配利润应优先用于弥补经营亏损所减损的资本。因此,如果将公司法利润和会计利润混为一谈,将无法保护公司资本。此外,如果分红的现金主要来自借款,那么公司需要借款来分红,这可能会进一步减损公司的资本。
分红应基于现金利润
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第50条的规定,在充分考虑现金流量状况后,公司的利润可以分配给投资者。遵守这个规定的前提是公司有会计利润和充足的现金。然而,《企业财务通则》所指的现金流量不仅包括经营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还包括借款产生的现金流量。因此,如果公司主要依靠借款来分红,就违反了资本维持原则。
结论
分红应该基于公司会计期间挣得的现金利润,而不是基于会计准则核算出来的利润。尽管这两者在理论上可能完全相等,但它们之间存在质的差别。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公司法所指的盈利是指现金经营成果为正数,其计量基础是收付实现制而非权责发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