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4-11
根据历史形成的原因,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存在着冗员现象。因此,在改制过程中,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分流过剩的国有企业员工。下面我们将介绍山东某电信器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该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所实施的人员分流方案。
该企业从1999年开始出现亏损,截止改制之前,亏损额达到560万元,资产负债率接近100%。相对于其业务开展状况,该企业存在严重的冗员问题,所有职工的平均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职工的观念相对滞后。改制前在职人员共有1370人,其中有16名残疾人员,内部退休人员170人,有230名离退休人员已经纳入社会统筹。在在职人员中,有86%的人员与企业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其余14%的人员与企业签订了合同期限至2005年的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根据对改制后企业业务开展状况的估算,该企业大约需要分流30%的在职人员。经过多次的讨论论证,该企业决定采取分步实施的人员分流方案,具体分为以下三步:
首先,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内部退休条件。考虑到该企业老职工较多,规定男性职工年龄满50岁,女性职工年龄满45岁时可以申请内部退休。16名残疾人员原则上全部实行内部退休。内部退休人员可以按原基本工资的60%领取内部退休金,同时享受国家法定的职工福利,待符合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后纳入社会统筹。该企业根据此内部退休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职工,共有380人符合内部退休条件。在与这些职工进行充分协商后,其中260人(包括16名残疾人员)同意实行内部退休。对于部分符合内部退休条件但不愿参与内部退休的职工,他们将与其他职工一起自动转入第二步的分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