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08-16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的工资也相应的在提高,大家都知道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工资达到一定标准是需要交税的,那么关于个税税率怎么计算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
一、个税税率怎么计算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5000
【举例】
扣除标准:个税按5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65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6500—3500)×3%—0=45(元)。
新税法规定主要对四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1、工薪所得扣除标准提高到5000元。
2、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由9级调整为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将最低的一档税率由5%降为3%。
3、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生产经营所得税率表第一级级距由年应纳税所得额5000元调整为15000元,其他各档的级距也相应作了调整。
4、个税纳税期限由7天改为15天,比现行政策延长了8天,进一步方便了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纳税申报。
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其他所得。
二、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由谁来缴纳
《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包括“劳务报酬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发生授课费、评审费和咨询费等劳务报酬支付时,劳务报酬所得者没有自觉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支付给劳务报酬所得者的行政事业单位也没有依法尽到代扣代缴的义务,使得国家应得的税款流失,更有损于国家税法的严肃性,有必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予纠正。
以上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对于最新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的详细介绍,同时还介绍了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由谁来缴纳,如果该征收的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却不依法缴纳,当事人是需要为自己的漏税偷税等行为付出一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