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订劳动合同工伤的赔偿标准解析
点击数:46 更新时间:2024-05-18
导读:工伤赔偿是根据当事人的工伤鉴定等级标准进行的和没有签劳动合同没有关。而没有签劳动合同,当事人应该向有关的劳动仲裁机构发起仲裁,要求公司就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单独再进行赔偿。
一、劳动合同与工伤赔偿标准
1.1 工伤医疗待遇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治疗工伤应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紧急情况下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制定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负责。
1.2 伙食补助费及交通、食宿费用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经办机构同意的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1.3 非工伤引发的疾病
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
1.4 工伤康复费用
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二、不同等级工伤的赔偿
2.1 一级至四级伤残
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职工,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支付,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伤残津贴:根据伤残等级支付,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若伤残津贴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退休后待遇: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
2.2 五级、六级伤残
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职工享受以下待遇:-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支付,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伤残津贴:保留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按月发放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若伤残津贴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解除劳动关系: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2.3 七级至十级伤残
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职工享受以下待遇:-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支付,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当事人与用人单位存在超过一个月以上的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时,当事人在单位因工受伤时可以申请工伤保险赔偿。用人单位通常愿意协助劳动者申请工伤赔偿,因为只要为劳动者购买了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可以承担大部分赔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