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2-06
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对于隐名股东的权益保护并未明确规定,然而在司法实践中,隐名股东的情况却十分普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公司法解释(三)》第25条第1款规定,如果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签订合同,约定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而名义出资人仅作为名义股东存在,当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的效力发生争议时,除非符合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认定该合同有效。这一司法解释为隐名股东提供了一定的合法地位。
隐名股东的法律权益应根据其与名义股东之间的合同约定来确定。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5条第2款规定,如果实际出资人以履行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而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和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的权利时,人民法院应支持实际出资人的主张。然而,隐名股东无法直接要求查阅公司的账簿。尽管已经履行了出资义务,但由于并非公司登记在册的“显名股东”,工商部门登记中也没有其名字,因此法律不支持直接查阅公司账簿的行为。
为了保护隐名股东的权益,首先应提起确认股东资格之诉。确认股东资格之诉的方式是以公司与显名股东为被告,其他股东为第三人,隐名股东作为原告向人民法院主张自己的股东身份。通过这一诉讼程序,隐名股东可以获得法律支持并得到股东身份的确认。随后,隐名股东可以依法行使股东权利或者根据合同约定直接起诉名义股东,要求返还分配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