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1-1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被骗签的电子合同是无效的,即该合同自始无法产生法律约束力。
网贷平台通常会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学生借款,有些平台甚至宣称月息1分。然而,实际上这些小额贷款的利率往往远高于目前银行信用卡分期利率。此外,一旦逾期偿还欠款,借款人需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费率,而且按日计算。有些网贷平台甚至不允许提前还款,形成了事实上的高利贷。
大多数校园网贷平台对学生贷款的手续要求非常简单,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和学生证复印件,并填写相应的个人学籍信息即可快速获得贷款。大部分手续甚至完全在线上操作,有些平台只需要上传一段本人手持证件声明贷款的视频。然而,很多学生在被人冒名贷款后发现自己并未拍过声明贷款的视频,也没有签过字。对于这种情况,网贷平台的答复是“视频中的学生与你长相接近”。可见,校园贷款中几乎没有对借款人身份进行核实,这容易导致骗贷风险。同时,一些学生的个人信息被冒用,他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背负巨额债务,对受害的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一场无妄之灾。此外,一些不法分子还利用校园高利贷骗取学生的财物、保证金,或者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电话诈骗、骗领信用卡等。
与催还信用卡的银行相比,网贷公司采取的手段更加“狠辣”。当学生无法按期还款时,网贷公司雇佣催债公司去追讨欠款,有些催债公司甚至会去学校闹事,威胁学生家长。他们可能采取打恐吓电话、施加暴力、拘禁、跟踪等违法犯罪手段来讨债,给学生带来很大困扰。
如果有证据证明催债公司存在电话骚扰、侮辱、恐吓、暴力等行为,该催债公司已构成民事侵权,严重的情况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需受到刑事追究。
虽然受欺诈签订的电子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但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合同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若在一年内未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合同,则应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值得注意的是,若网贷行为本身无效,合同也不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