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诈的法律特征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法律知识

合同欺诈的法律特征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20

 
361882
对于胁迫和欺诈订立的合同该如何处理

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提供虚假情况或制造假象,以欺骗或误导对方陷入圈套并做出错误意思表示,从而实现非法目的的民事欺诈行为。合同民事欺诈具有以下特点:

1. 欺诈人的主观行为

欺诈人故意发出欺骗性或虚假性的邀请,以引导对方表示订立合同的意愿,并通过欺诈手段成功达到签约目的,表现出行为的主观性。

2. 欺诈人的客观行为

欺诈人对于合同的主要条款和关键事实进行虚假介绍、虚构事实或制造假象,隐瞒真相,旨在使对方陷入圈套并不察觉,导致对方做出错误承诺以实现签约目的,表现出欺诈行为的客观性。

3. 欺诈人的不法利益

欺诈人以卑劣手段引诱对方签订合同,其目的是使该表面合法但实际虚假的合同产生法律效力,通过履行这种虚假合同获得不法利益。

4. 欺诈人的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

欺诈人通常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或一定的实际履约能力,可能已经履行过合同或正在积极履行所签合同的部分义务,以诱使对方上当受骗并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以获取更大的非法利益。

5. 合同民事欺诈的效力

通过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一经确认无效,自签约之时起即无法产生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双方已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随之解除。无效或被撤销的合同中取得的财产应予以返还,无法返还或不必返还的,应进行折价补偿。如果双方都存在过错,根据责任大小承担相应的损失。如果当事人故意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则追缴当事人已取得或约定取得的财产并收归国库所有。

延伸阅读
  1. 效力待定合同的特征与类型
  2. 建设项目合同风险防范
  3. 劳动关系的法律定义和特征
  4.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及其特征
  5. 房屋和土地一并抵押的法律规定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合同伪造签字的识别方法
  2. 一、案情简介
  3. 承揽、运输合同纠纷案:承运企业因转委托行为导致巨额损失
  4. 合同欺诈是否可以索要赔偿
  5. 汽车销售合同中的常见陷阱
  6. 合伙人擅自转让财产份额是否构成欺诈行为的分析
  7. 合同欺诈问题的研究背景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