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7-15
物业管理民事纠纷的调解包括民事调解和行政调解两种。民事调解是指争议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一个机构或个人作为第三方,根据双方的意见和授权提出解决意见,经双方同意并执行,以解决纠纷。然而,这种调解方式并没有法律效力。如果调解结束后,一方当事人拒不执行约定事项,纠纷仍然无法解决。
物业管理纠纷的行政调解是借助主管政府的力量进行调解处理,但如果一方不遵守执行,则需要采取其他手段解决。
民间调解和行政调解与仲裁或诉讼程序中的调解是不同的。仲裁或诉讼中的调解是仲裁程序的一部分,不具有独立性。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解决。
物业管理纠纷的仲裁庭的管辖依据是当事人认可的协议。仲裁协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订立合同时就约定一个条款,说明一旦发生争议就提交仲裁,这被称为仲裁条款;另一种方式是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后临时达成书面协议,提交仲裁庭。
仲裁协议应明确以下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达成仲裁协议的争议,不得向法院提起诉讼;即使提起诉讼,法院也不会受理。
仲裁处理的一般程序如下:
与司法审判的两审终审制度不同,仲裁裁决是一裁终局的。
物业管理民事纠纷的诉讼程序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在物业停电停水的情况下,业主有权立即报警或向法院提起诉讼以解决问题。具体情况需要追究物业的违法责任,特别是在严重违法行为发生时,还需要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果这种行为导致了人员伤害,还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法院进行第二审审理。在这一阶段,法院可以制作二审调解书或下达二审判决书,这是终审判决,不能再上诉。
一旦判决作出,需要进行执行程序。执行程序是指将法院的判决或调解书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在执行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以确保判决的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