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有哪些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2-09-28
如果就“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有什么区别?“如果你不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也不知道怎么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
诉讼时效的中断与中止的区别
一、诉讼时效的中断
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由于一定的法律原因,已经过了的时效期间失效。中断的原因消除后,诉讼时效重新开始。中断的法律原因包括:
- 权利人提起诉讼。
- 债权人在诉讼之外向债务人提出权利。
- 债务人向债权人表示同意履行债务。
二、诉讼时效的中止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权利人因一定的法定事由不能行使请求权时,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中止。根据《民法典》(2021.1.1生效)第194条的规定,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的最后六个月,由于不可抗拒力或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情况下,诉讼时效会中止。
诉讼时效的中止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中止的原因必须是由于法定事由,包括不可抗力和妨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其他情形。
- 法定事由必须发生在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才具有中止时效期间的效力。
- 中止前经过的期间与中止的原因消失后继续的期间合并计算。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时效完成的暂时障碍,中止前已经执行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中止原因消除后,时效继续。因此,中止前和中止后实际上是两个诉讼时效。
三、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
- 诉讼时效中断的原因是由于当事人主观意志以外的情形,而诉讼时效中止的原因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
- 诉讼时效的中止只能发生在诉讼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而诉讼时效的中断可以发生在整个诉讼时效期间。
-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时效完成的暂时障碍,中止前已经执行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中止原因消除后,时效继续。但是,诉讼时效的中断是诉讼时效完成的根本障碍,中断前已经进行的诉讼时效期间无效,中断后重新开始,所以中断前和中断后实际上是两个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