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止与中断是一样的吗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2-26
刑事诉讼中止与中断的区别
一、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确了刑事诉讼中止和诉讼中断的区别,包括原因、恢复审理时间和作出方式等方面。
二、刑事诉讼中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的规定,刑事诉讼中止是指在审判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导致案件无法继续审理的情况:1. 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2. 被告人脱逃;3. 自诉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并未委托诉讼代理人出庭;4. 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刑事诉讼中止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一旦中止的原因消失,应当恢复审理。
三、刑事诉讼中断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刑事诉讼中断是指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影响审判进行,导致需要延期审理的情况:1. 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勘验;2. 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3. 由于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刑事诉讼中断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一旦中断的原因消失,应当恢复审理。
四、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
1. 发生诉讼时效中止是由于当事人主观意志以外的情况,而发生诉讼时效中断则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即当事人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行为。2. 诉讼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而诉讼时效中断则可发生在时效进行的整个期间。3. 诉讼时效中止是时效完成的暂时障碍,中止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待中止事由消除后时效继续进行;而诉讼时效中断则是时效完成的根本性障碍,中断以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以后重新起算,因此中断前后实际上是两个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