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0-09
为了保护被冒名的不知情人利益,在处理第一种情形时,应按照实际主义规则和责任自负原则来确认隐名出资人的股东资格,并要求其承担对名义股东和公司外第三人的民事责任。
针对第二种情形,应根据是否违反国家的强制性规定而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隐名投资违反国家的强制性规定,例如外商隐名投资国家禁止外商进入的领域或公务员隐名投资企业,原则上应认定为无效。在这种情况下,隐名出资人的保护不能仅仅依靠隐名出资协议安排,而应采取更为复杂的合同安排,以保障当事人的权益。如果未违反国家的强制性规定,则按照实际主义原则应确认隐名出资人具有股东资格。
针对第三种情形,由于该隐名投资协议不为公司知晓,公司其他股东也不知情,因此纯粹是“二人协议”,对公司其他股东没有约束力。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确认隐名投资人的股东资格。隐名投资人只能根据双方的协议安排追究名义股东的违约责任。如果名义股东对隐名出资人的股权进行转让或抵押,法律救济将变得较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