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隐名股东权利的保护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股东 > 隐名股东法律知识

对隐名股东权利的保护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07

 
382124
隐名股东对公司进行实际出资,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出资后没有以自己的姓名进行股东的登记。隐名股东不进行股权登记是有风险了,所以一般要与挂名股东签订股东代持协议。那么隐名股东权利保护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一、隐名股东的投资收益

根据我国《公司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股权行使和利润分配属于双方间的自由约定。根据缔约自由的原则,除非存在其他违法情形,应认可双方的约定有效。当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发生纠纷时,应根据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来确定争议。如果显名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隐名股东的权利,不应予以支持。需要指出的是,在双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情况下,应按照民事诉讼法关于举证规范分配举证责任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二、显名股东的无权处分

根据善意取得制度,一般情况下,第三人凭借对登记内容的信赖,可以合理地相信显名股东就是真实的股权人,并接受其对股权的处分。实际出资人不能主张处分行为无效。然而,在实践中,如果第三人明知显名股东不是真实的股权人,股权应归属于实际出资人,而仍然认定处分行为有效,就助长了第三人及显名股东的不诚信行为,这是应当避免的。实际出资人可以主张处分股权行为无效,根据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规定,原所有权人有权追回不动产或者动产。受让人可以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前提是受让人是善意的、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不动产或者动产已经登记或者不需要登记且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照上述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对于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当事人,适用类似的规定。善意取得制度处理的基本原则是,登记的内容构成第三人的一般信赖,第三人可以以登记的内容来主张其不知道股权归属于实际出资人,并最终取得该股权。然而,实际出资人可以通过举证证明第三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该股权归属于实际出资人。一旦证明,第三人就不构成善意取得,处分股权行为的效力应被否定,第三人也不能最终取得该股权。

三、对显名股东无权处分的追偿权

对于显名股东的无权处分行为,一旦第三人根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股权,隐名股东基于股权形成的利益就不复存在。根据协议,隐名股东可以要求作出处分行为的显名股东承担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1. 隐名股东的退出方式
  2. 隐名股东是否有权撤资
  3. 公司确认隐名股东之诉的规定有哪些
  4. 隐形股东是什么意思
  5. 代持股协议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股东热门知识

  1. 公司直接向董事、监事、高管提供借款的法律效力
  2. 新公司成立股东出资时间的法律规定
  3. 公司股东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4. 公司股东退股怎么退
  5. 股东代表诉讼可以撤诉申请书吗,法律上如何认定
  6. 股东代表诉讼权的含义是什么,法律上如何认定
  7. 股东代表诉讼可不可以撤诉申请书
股东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合伙份额转让协议书范本
  2. 美发店股份转让范本
  3. 认缴制股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4.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