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名股东认定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1-06
与显名股东相对应的是隐名股东,而隐名股东在公司正常的经营秩序中往往有一定的法律风险。当一个企业经济效益良好的情形下,隐名股东通常会主张股东的权利;但是当一个企业连年亏损的情况下,隐名股东则会很大可能主张债权人的权利。隐名股东常常会侵害企业的整体利益,对显名股东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隐名股东的合法认定就成为问题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合法的认定隐名股东呢?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讲解。
对隐名股东资格的认定需要结合不同的条件进行分析
一、隐名股东的类型
在司法实践中,与隐名股东有关的纠纷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涉及公司内部关系的纠纷,包括公司利润分配纠纷、隐名股东行使股东权利纠纷、对内承担责任纠纷、出资纠纷等。另一类是涉及公司外部关系的纠纷,包括对外被视为公司的股东主体问题、隐名股东或显名股东向外转让股权纠纷等。
二、隐名股东的认定
处理涉及隐名股东问题的纠纷时,应遵循“双重标准,内外有别”的原则,从公司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两个角度入手。具体而言,处理公司内部关系引发的纠纷时,应遵循契约自由、意思自治的原则。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就权利义务分配达成的契约与一般的民事契约没有本质区别,只要双方意思一致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应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在公司内部,这种契约改变的仅仅是公司股东间的权利义务分配而已,并不涉及公司以外的第三人的利益,因此,只要这种契约属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属善意,就应该确认该契约的法律效力,从而确认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处理公司外部法律关系时,应遵循公示主义原则和外观主义原则,维护交易秩序和安全,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公示主义原则和外观主义原则在追求效率的同时,确保商事主体的信用和正常的商事秩序。在涉及第三人时,应首先迅速、准确、权威地判定隐名投资人和显名投资人谁是法律所确认的股东。因为登记的形式主要是对外,是为第三人更容易判断和辨识,在与公司以外的第三人的争议中对于股东资格的认定比实际特征更有意义,也更容易辨识。股东在法律上表现的实质特征的功能主要是对内,用于确定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在解决股东之间的争议时实质特征意义优于形式特征,而签署公司章程反映行为人作为股东的真实意思表示,其效力又应优于其他实质特征,因此,在与公司交易时认定股东资格的凭证应当是工商登记,显名投资人应被确认为公司股东。
三、隐名股东与显明股东
既然显名投资人具有股东资格并拥有股权,那么就有与第三人交易的自由,至于其是否实质上拥有股权,则要看其与隐名投资人的协议约定,这属于公司的内部问题。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对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应以形式为准。凡是已经工商登记的事项,除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属于虚假陈述外,均推定为真实事项并具有法律上的公信力。隐名股东对确信登记真实而进行交易的第三人不得以具备股东实质特征对抗,以此维护交易安全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