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2-10-13
在处理职业培训机构合同中的霸王条款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 先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双方应明确指出霸王条款的不合理之处,并进行相互沟通,争取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2. 如果经营者拒绝承认霸王条款,或者明确拒绝取消霸王条款,消费者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并寻求消协出面调解。
3. 如果霸王条款给消费者造成了严重损害,消费者可以向工商行政部门举报投诉,要求对经营者进行行政处罚。另外,消费者也可以依法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经营者退费并赔偿损失。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时,应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经营者不得通过格式条款等方式排除或限制消费者权利,加重消费者责任。含有上述内容的条款将被视为无效。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解决、调解、投诉、仲裁或诉讼等途径来解决争议。
为了维权,消费者需要准备以下证据:
1. 证明与教育培训机构存在服务合同关系及支付的款项,例如付款凭证(银行流水、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凭证)、合同、收据或发票。
2. 证明未实际开展的课程及对应的未消费金额,例如课时卡、相关课程信息通知、与收费机构的沟通记录、录音以及微信聊天记录等。
3. 证明教育机构原因无法提供教育培训活动、无法履行合同的违约行为,例如与教育机构的沟通记录(微信记录、录音)、企业未营业或无法正常营业的照片。如果已经举报或投诉,还可以提供相关部门的处理意见单。
欺诈行为的认定应满足以下要件:
1. 经营者有欺诈的故意。经营者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为了欺骗他人并从中获利,具有故意的主观心态。
2. 经营者有欺诈的行为。经营者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使事物表象与客观真相不符,包括主动行为和不作为。
3. 消费者因为经营者欺诈的行为而陷入错误判断,即欺诈行为与消费者的错误判断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以及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