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一般地域管辖原则有哪些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2-05-21
地域管辖的一般原则是,行政案件原则上应该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首先,地域管辖以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为原则,其次,经过行政复议的,原则上无论复议机关作出何种复议决定,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关于行政诉讼一般地域管辖原则有哪些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行政诉讼地域管辖原则
1. 一般地域管辖
一般地域管辖是指解决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根据地域管辖的一般原则,行政案件原则上应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具体原则如下:
- 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行政案件一般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行政复议后管辖:经过行政复议的案件,原则上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 特殊地域管辖
特殊地域管辖是指不同于一般地域管辖的特殊规定。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 经过复议的选择管辖:行政案件经过行政复议,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和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当事人可以选择提起行政诉讼。
- 不动产提起诉讼: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提起诉讼: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而提起诉讼的,被告和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原告所在地包括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和人身自由被限制地。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地域管辖原则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根据该法的相关规定:
-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二、行政诉讼起诉的时间限制
行政诉讼起诉的时间限制是指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主体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间。起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超过法定期限,当事人将因起诉时效届满而丧失诉权。
具体起诉期限如下:
- 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
- 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行政相对人只有在法定期间内提起行政诉讼,才有可能获得司法救济。如果相对人超过法定期间起诉,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其合法权益就难以通过行政诉讼的司法程序获得保护。
为保障当事人的诉权,行政诉讼法对一些特殊情况作了特别规定:
- 当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诉权或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知道或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2年。
- 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起诉期限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最长不得超过20年。
此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