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纠纷诉讼程序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土地管理 > 土地纠纷法律知识

土地纠纷诉讼程序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10-26

 
22755
作为一种比较特别的纠纷。关于土地诉讼的问题大家应该是不太陌生的吧。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它们在自己的土地被侵占的时候因为不懂法也不知道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的解决方式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应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政府寻求处理。如果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满意,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通知后的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都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的利用现状。

土地纠纷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土地纠纷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争议,主要包括土地权属争议、土地侵权争议、土地合同争议和土地相邻关系争议四种类型。其中,土地权属争议是指当事人在土地使用过程中,就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发生的争议。与物权法中的所有权有所不同,土地所有权是指所有人对土地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力。土地使用权则是指土地的实际使用者拥有的权利。

土地侵权纠纷是指合法土地使用权人因第三人侵害其土地使用权而引发的争议。与土地侵权纠纷容易混淆的是土地相邻关系纠纷,相邻关系是指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自己的权力时与相邻方产生的权力义务关系。

土地合同纠纷主要涉及土地出让合同和土地承包合同。土地出让合同纠纷发生在土地出让人与土地受让人或土地发包人、承包人及转包人在土地出让合同或土地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

人民法院对土地纠纷的处理方式

作为人民法院,对土地纠纷的处理需要认真审查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并分析土地争议的种类。对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引发的争议,应告知当事人向土地管理部门请求处理。对于土地侵权、土地合同纠纷或土地相邻关系纠纷,如果原告缺乏土地权属证据,应告知其先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确权。

在受理土地纠纷案件后,如果当事人又向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处理要求,应中止案件审理,由土地管理部门处理。考虑到减轻当事人诉累的角度,对于已经受理的土地纠纷,如果原告缺乏土地权属证据,可以由土地管理部门无偿处理,减少当事人的经济损失。

当事人自行撤诉或法院裁定不予受理、驳回诉讼请求并不剥夺其诉权,也不增加当事人的诉累。这是一种司法利民、便民措施,因为诉讼是有风险和成本的。

延伸阅读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 被别人破坏土地该如何解决
  3. 农村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纠纷的受理与管辖
  4. 建筑设备租赁合同纠纷上诉状
  5. 土地征收补偿款适用诉讼时效吗

土地管理热门知识

  1. 土地纠纷申诉期限
  2. 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有争议的处理方式
  3. 非法改变土地性质罪的立案标准
  4. 购买私人地皮盖房子,拆迁能否得到赔偿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诉的意见,督促程序进行的具体规定如下:
  6. 山东省建设厅确保被拆迁人享受到最低住房保障
  7. 劳动仲裁程序及时间限制
土地管理知识导航

房产纠纷解决方案

  1. 保障性住房申请
  2. 小区停车位的归属权
  3. 房屋相邻关系
  4. 购买小产权房的风险
  5. 房屋的出卖方违约后的救济
  6. 开发商未取得许可证的商品房买卖
  7. 借名买房纠纷

买卖租房合同下载

  1. 经营场所租赁合同范本
  2. 居间买卖合同范本
  3. 购房买卖合同范本
  4. 个人房屋买卖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