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4-17
在像北京、上海这样大量毕业生和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城市,大部分新就业人员并非本地户籍人口。然而,由于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限制,许多城市的公共租赁房仍然只向本地户籍人口提供保障。能否突破户籍限制,成为公共租赁房能否实现“全兼容”的难题。由于当前公共租赁房资源不足,无论是低收入家庭还是新就业人员,保障的门槛仍然较高,房源布局也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9月19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了进一步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是公租房建设,加快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公租房主要面向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以小户型为主,单套建筑面积以40平方米为主,只能适应人口较少的家庭居住。
公共租赁房的目的是为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然而,一些地区并未能通过公租房解决住房问题。以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的公租房为例,2012年3月5日开始入住的首批公租房共有899套,但经审核获得资格的317户中有1/3放弃了资格,目前(截至2012年3月23日)实际入住的仅有210户。调查显示,房租偏高仍然是住户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些住户反映,800元的房租和100元的交通费用仍然让他们无力承担。
公共租赁房(公租房)是针对住房困难人群的过渡性解决方案,旨在为不属于低收入人群但住房困难的人员提供住房帮助。公租房不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以低于市场价或承租者可承受的价格出租,主要面向新就业职工,包括一些新的大学毕业生和外地迁移到城市工作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