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7-20
新《保险法》的出台体现了保险消费者的三大亮点,这些亮点分别是针对告知义务和合同效力的第16条,免责条款的说明和无效性规定的第17条和第19条,以及对受益权的明确规定的第39条和第42条。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正确对待寿险合同中的“不可抗辩条款”。例如,在合同解除权除斥期间内,是否适用不可抗辩原则?如果投保人重大过失未履行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发生有严重影响,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是否可以解除合同(如何确定“已经知道”)。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合理界定免责条款的范畴,准确把握保险人明确说明的尺度,以及正确判断“条款无效”的性质。例如,如果被保险人因职业变更或风险程度增加而导致人身伤害,并且未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是否可以拒绝承担责任?对于投保非保证续保的健康保险合同,如果因身体状况发生变化而需要调整费率,是否构成“加重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责任”,从而使合同无效?如果按指定受益人(非财产法定继承人)给付死亡保险金,是否构成“排除依法享有的权利”,导致给付无效?另外,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合理计算投资型产品的费用。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法定受益人的概念,以及指定有多个受益人时的保险金分配问题。例如,如果指定有多个受益人,其中一个先于被保险人死亡,保险金应如何分配?如果指定有多个受益人,其中一个故意谋害被保险人而失去受益权,合同是否需要履行,保险金应如何分配?受益人是否可以进行变更(特别是对于夫妻共有财产的保护,是否应设立不可撤销受益人条款),是否需要书面通知保险人才能生效?被保险人在遗嘱中指定或变更受益人是否有效?
新《保险法》第32条中关于“真实年龄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年龄限制”的规定实际上包含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真实年龄未达到保单规定的最低年龄要求,保险人在两年内得知后可以选择不解除保险合同,与投保人协商将合同推迟到约定年龄范围时生效,同时已缴保费也可以协商解决。另一种情况更为常见,即真实年龄超过保单规定的最高年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保险人篡改年龄以达到投保要求,并在合同成立后超过两年的时间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是否应该支付保险金,还是可以以欺诈为由拒绝赔付(构成“虚构保险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