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1-12-24
在传销活动中,仅仅参与传销的人不承担连带责任。然而,如果参与传销活动的人员达到三十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将构成刑事犯罪。
传销组织是指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通过缴纳费用或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返利的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从而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组织。
如果传销组织内部参与传销活动的人员达到三十人以上且层级在三级以上,应当追究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刑事责任。
如果一个人组织、领导多个传销组织,每个组织中的层级已达三级以上,可以将各个组织中发展的人数合并计算。
如果组织者或领导者形式上脱离原传销组织后,仍从原传销组织获取报酬或返利,原传销组织在其脱离后发展人员的层级数和人数,应当计算为其发展的层级数和人数。
在办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刑事案件时,如果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逐一收集参与传销活动人员的言词证据,可以结合依法收集并查证属实的缴纳、支付费用及计酬、返利记录,视听资料,传销人员关系图,银行账户交易记录,互联网电子数据,鉴定意见等证据,综合认定参与传销的人数、层级数等犯罪事实。
一般传销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的,既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该罪的犯罪对象通常是公民个人财产,特别是货币。传销行为常常伴随着偷税漏税、哄抬物价等现象,侵犯了多个社会关系和法律客体。
一般传销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组织、从事传销活动,扰乱市场秩序,且情节严重。然而,并非所有的传销行为都构成犯罪,情节一般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一般传销罪主要追究传销的组织策划者,即多次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加入传销组织的积极参与者。对于一般参加者,则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一般传销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实施传销行为违反国家法规,但为了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仍然进行这种行为,并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有希望和积极追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