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5-01-28
根据本人的义务,即本人的赔偿责任,管理人未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其义务,对本人造成损害的,应承担债务不履行的责任。管理人的过错(故意或过失)是承担该责任的要件,但在紧急情况下为免除本人生命、身体或财产上的危险时,除非管理人具有恶意或重大过失,否则不承担赔偿责任。
管理人在管理过程中故意或过失侵害本人其他合法权益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构成侵权责任。管理人的侵权行为发生在管理行为过程中,与管理行为相关联,侵害的对象是本人的其他合法权益。管理人的管理不利于本人、违反了本人明示或可推知的意思,通常也构成侵权行为。本人可以选择要求管理人返还管理利益,也可以要求管理人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如果本人选择要求管理人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管理人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无因管理是一项古老的民事法律制度,旨在解决私权神圣法律原则与见义勇为助人为乐道德操行之间的矛盾。该制度经过千年发展,现在主要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中都建立起了完善的无因管理制度体系。然而,在我国,对该制度的研究较少,立法上也没有建立完善的体系。因此,加强对该制度的研究有利于我国民法典内容体系的完善。
我国传统思想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施恩图报”的做法非常蔑视,导致无因管理的管理人即使因实施管理行为而蒙受损失也不愿诉诸法律。这种心理状态对无因管理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健全是不利的。此外,我国法律规定本身也不够明确,造成了无因管理行为减少的重要原因。
见义勇为、救死扶伤、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良好美德和传统。然而,现实中英雄们的自身权利没有得到保障和合理的补偿,导致见义勇为行为减少。近年来,对无因管理的管理人进行合理赔偿或补偿的案例增多,保障了管理人的合法权益,推动了无因管理的发展。无因管理符合社会进步和发展,符合人类互助的愿望,体现了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反映了社会对维护公序良俗行为的肯定。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无因管理行为必将增加。然而,目前仍处于不完善的阶段,许多管理人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证,即使法官的判决维护了管理人的合法权益,也很难得到执行。这些英雄们流血又流泪的案例真实反映了我国无因管理制度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