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形下会导致不安抗辩权消灭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2-20
生活中,合同履行义务一般有先后顺序。对于先履行合同的一方来说,将要承担后履行一方逾期履行甚至是不履行的风险,虽然可以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却耽误时间,在经济交易市场里将会造成一定损失,因此在民法中为先履行一方设立了不安抗辩权,那么,什么情况下不安抗辩权将会归于消灭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您整理了如下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不安抗辩权消灭的情形
一、后履行方恢复履约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中止履行后,如果后履行方在合理期限内恢复了履约能力,那么先履行方的不安抗辩权即会消失。所谓的"合理期限"是指先履行方中止履行至合同履行期届至的期间,通常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如果合同已经到了履行期而后履行方仍未履行义务,那就构成了违约,中止履行方可以解除合同。
二、后履行方提供担保
如果后履行方在合理期限内为履行提供了担保,那么不安抗辩权也会消失。如果后履行方在合同成立时就已经为履行提供了担保,那么不安抗辩权就不会发生。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先履行方的履行利益已经得到充分的保障。但是如果后履行方在对方中止履行后,能够为自己的履行提供可靠的担保,那么中止履行方应该恢复履行。
三、后履行方在合同履行期内履行义务
如果后履行方在合同履行期内履行了合同义务,那么不安抗辩权也会消失。为了防止一方当事人滥用不安抗辩权,逃避合同债务的履行,法律规定了权利人行使不安抗辩权的附随义务,包括举证义务和通知义务。举证义务要求权利人在行使中止履行权时,必须提供对方不履行或不能履行的确切证据,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通知义务要求权利人在行使中止履行权时,应及时通知对方,以避免对方遭受利益损失,并使对方有机会及时提供履行的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