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责任认定的方式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程序法律知识

医疗纠纷责任认定的方式有哪些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1-29

 
188579
医疗事故纠纷案件是属于民事行为案件,确认为医疗事故后,受害者有权要求对应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可通过协商的方式或者提出民事诉讼进行解决。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医疗事故纠纷认定的详细内容的相关资料。以供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疗纠纷责任认定的方式

1. 法官直接判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专门性问题,人民法院可以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如果没有法定鉴定部门,则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进行鉴定。然而,并不是所有医疗纠纷都需要进行医疗鉴定以明确责任。法官会根据案件争议的事实是否属于“专门性问题”以及是否需要鉴定来判断是否直接进行责任认定。

2.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分为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首次鉴定由地方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再次鉴定由省级医学会组织进行。对于疑难、复杂且具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可以请中华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鉴定结论应该包括医疗行为是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医疗过失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以及医疗事故等级等内容。鉴定结论的责任认定直接关系到最终赔偿的项目、范围和数额的确定。

3.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在诉讼中,如果对鉴定事项发生争议,需要委托列入鉴定人名册的鉴定人进行鉴定。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由所在的鉴定机构统一接受委托。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应当在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注明的业务范围内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司法鉴定结论需要确定医疗过失的参与度,分为ABCDEF六个等级。医疗过失参与度是指在医疗过失与疾病共同存在的案件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患者伤残或死亡的损害后果。鉴定专家会定量分析医疗过失在此后果中的作用,明确其参与因果关系的程度大小。医疗过失参与度是法院定案的重要依据。在司法鉴定中,只能由人民法院委托进行,一般只能鉴定一次。对于争议较大的鉴定结论,当事人可以申请重新鉴定,但需要提供证据证明鉴定机构或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资格、鉴定程序严重违法、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或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等情形。对于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补充质证等方式解决,不需要重新鉴定。
延伸阅读
  1. 原告王XX与被告宝鸡某路桥公司之间的劳动纠纷案件
  2. 丈夫多次虐待妻子致其受伤,妻子诉至法院要求赔偿
  3. 案件概述
  4. 医疗纠纷处理方法及医疗事故行政处理过程
  5. 医疗纠纷协商解决的注意事项

医疗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乡镇卫生院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法律术语及赔偿标准
  2.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3.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
  4.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流程
  5. 医院观察室的规定和制度
  6. 医疗纠纷处理:封存病历的重要性
  7. 医疗纠纷时间是不是挺长的
医疗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